茶葉加工機械的發展
套標機整理,“讓村民學好制茶手藝,每年至少增加1萬元收入,對茶場和村民就業是雙贏的!”今年6月,廈門一家臺企茶葉有限公司在連城縣賴源鄉黃宗村規劃投資建設1500畝臺灣高山烏龍茶分場。同時,積極組織村里富余勞力到永福、華安等基地培訓學習加工茶葉。圖為10月13日,分場負責人、臺商陳銘波在制茶車間里指導提升曾志林等村民的高山烏龍茶加工技術情景。
科技在機械化茶葉生產中的作用
農業生產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邁進的過程中,機械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可以說,沒有機械的進步,就沒有農業的發展,更沒有農業的產業化與現代化。茶葉生產也不例外,茶葉機械的廣泛應用,能夠有效地降低茶葉生產過程中的勞動強度,提高了生產效率,確保了茶葉品質。當前應以名優茶加工為突破口,強力推進茶葉機械化生產加工進程,做大做強安康茶業。
機械應用由以茶葉加工為主,向茶樹修剪、大宗茶采摘以及茶園除草等栽培管理延伸。在計劃經濟年代,農村勞動力充裕,茶葉生產過程中除茶葉初制運用機械之外,多數茶葉加工仍靠手工炒制。進入市場經濟以來,農村勞動力大批外出務工,對勞動力密集型的茶葉產業造成較大沖擊,這對茶葉加工機械化生產提供了機遇。一般一臺修剪機每日可修剪5畝茶園,既減輕了勞動強度,又提高了工效,且剪口較平滑,裂口樁明顯少于手工修剪,有利于茶芽早發、多發。由于機剪的茶樹蓬面較人工修剪的平整,又為推行機械化采茶奠定了基礎。采茶過程中,據測算,每采摘1公斤鮮葉,機采比手工采摘可節省成本0.3元。工效是人工的10倍以上。
茶葉生產是一項系統工程,從栽培到采收,從加工到貯藏、保鮮、包裝等都需耗費較多的勞動力,在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的情況下,如何更多地應用機械,盡可能地減少用工量,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重要途徑。在注重加工機械應用的同時,也開始注重對貯藏、包裝機械的引進與應用。如投資3萬元購置冷藏設備,建立茶葉貯藏保鮮冷庫,延長了茶葉的保鮮期,特別是對高檔名茶的保鮮效果更明顯,確保了名茶在一年的商品周期中品質基本如新,使茶葉附加值提高15%以上。
機制名優茶是推進茶葉產業化的有效途徑。機械化生產名優茶是提高茶葉身價的需要,也是打響茶葉品牌的關鍵。安康市茶葉生產的氣候、生態、土壤等條件較好,茶葉的內質不錯,特別是紫陽縣土壤含硒量平均達到0.6530mg/kg,是全國兩個富硒地帶之一,是富硒保健茶的核心產區,具有發展富硒保健茶的良好區位優勢。但由于加工技術、包裝等方面跟不上,外表不夠美觀。而機械化制作名優茶,可根據茶葉形狀的大小,茶葉葉質的厚薄,來調整適宜制作最佳的名優茶,從根本上改變手工操作成本高、不均衡、生產力水平低的弊端。
自動化設備代替人工成趨勢
傳統茶葉加工均為人工操作,每批茶青至少上、下架各三次,而該設備采用全自動化攤青及上青系統已完全由設備代替人工。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我國茶葉的初制生產都依賴于手工采制,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每一泡好茶的誕生,總是凝聚了許多人的智慧與心血。據了解,一名制茶師傅每天平均能生產30斤左右的茶,而一條自動化設備全程智能化生產,能夠日產1噸的紅茶,全程操縱只需5個人,可以節約80%的人力成本。
俗話說,制茶更比種茶難,功夫不到白流汗。“現在愿意辛苦制茶的人真是越來越少了,更多的人愿意收茶、賣茶。”在茶行業已經待了十幾年的陳先生感嘆道,“年輕人都外出打工去了,本來就稀缺的人力資源現在更緊張了,很多傳統手工制茶技術也得不到傳承。”而自動化生產線的誕生,解決了勞動力匱乏的現狀,無疑是茶業的重大的突破。
人力成本帶來的巨大壓力,推動了茶葉機械化發展,而利用現代高科技技術,實現茶葉的規模化、標準化、清潔化、節能化、智能化生產,實現品質與效率的‘雙軌’追求,也是諸多茶企選用自動化加工設備的原因。
同類文章排行
- 圓瓶貼標機這些日常使用注意事項要遵守
- 如何選擇合適的貼標機 這些要素要知曉
- 貼標機廠家如何對設備進行定價
- 如何購買到性價比高的貼標機 這四點不可忽視
- 全自動貼標機使用中常見故障有哪些
- 自動貼標機對貼標的要求有哪些
- 自動貼標機的構成部分有哪些
- 貼標機有什么獨特的魅力
- 貼標機的基本工作原理
- 全自動套標機如何進行養護